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,一直揪著大家的心。面對疫情,響應國家號召,大家基本都在居家,減少了外出及運動,如果飲食沒控制好,痛風這只磨人的“小妖精”就出來作妖了。
面對“醫院是目前最為危險的地方,沒什么事少去醫院”的疫情號召,痛風治療除了常規的藥物,適當的飲食調控必不可少。
認 識 痛 風
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一組疾病。由于血中尿酸含量升高,多表現為反復發作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。
血尿酸來自兩個方面:
一是為人體細胞分解代謝產生,約占80%;
二是含嘌呤食物進入人體代謝后產生,約占20%。故控制飲食,對于預防痛風發作,十分重要。
宅在家中,遠離痛風該怎么吃?
1、控制體重,避免肥胖
肥胖會導致酮體生成過多,抑制尿酸的排泄,使血尿酸增加,肥胖者減重后血尿酸往往能顯著下降。
痛風患者應控制能量攝入,盡量達到或稍低于理想體重,體重最好能低于理想體重10%~15%。能量供給平均為20~25kcal/(kg·d),也就是每天的能量攝入大約(1500--2500kcal/d)。
超體重者應減重,減少能量應循序漸進,切忌猛減,否則引起體脂分解過快易導致產生大量酮體,抑制尿酸的排出,誘發痛風癥急性發作。
2、維持合理的膳食結構
在總能量限制的前提下,蛋白質的熱比為10-15%,或每公斤理想體重給予0.8-1.0g,蛋白質不宜過多,因為高蛋白食物使嘌呤合成增加,尿酸生成也多。
脂肪熱比<30%,全日脂肪包括食物中的脂肪及烹調油在50克以內。碳水化合物熱比55-65%,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防止產生酮體。此外,要注意補充維生素與微量元素。
3、增加新鮮蔬菜水果
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增加尿酸的排出量。蔬菜水果多富含鉀元素,鉀可以促進腎臟排出尿酸。足量的新鮮蔬菜,每日應達到500克或更多,水果攝入每天250克。
4、平時一定要多喝水,每日在2000ml以上,促進尿酸的排泄,還可預防尿酸性結石。
5、低嘌呤飲食
痛風患者應長期控制嘌呤攝入。根據病情,限制膳食中嘌呤的含量,在急性發作時應嚴格限制嘌呤攝入,嘌呤要少于150mg/d,可選擇嘌呤含量低的食物(嘌呤<50mg/100g),如牛奶、蛋類等。
在緩解期,視病情可限量選用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(50~150mg/100g)。其中肉、魚、禽肉用量60~90g/d。
另外可自由選用含嘌呤低的食物,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(嘌呤>150mg/100g),如動物肝臟、腎臟,海鮮,火鍋湯等。
6、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
暴飲暴食,或一餐中進食大量肉類常是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誘因,要定時定量,也可少食多餐。注意烹調方法,少用刺激調味品,肉類煮后棄湯可減少嘌呤量。
7、戒酒是關鍵,需要直接杜絕飲酒,乙醇代謝會使我們體內的乳酸水平升高,而乳酸呢它又會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泄作用。
總之,疫情期間,痛風患者要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及良好的生活方式,限制高嘌呤性食物,控制能量及營養素供能比例,保持健康體重,配合規律降尿酸藥物治療,遠離痛風的困擾。